PMP備考心得--挑戰、緊張、喜悅、收獲!
挑戰、緊張、喜悅、收獲,我用這幾個關鍵詞來概括我的PMP學習之路。 挑戰:PMI的項目管理理念、美式的思維方式、考試的方法對于我這樣一個從末走出國門的人來說,的確有些不好理解。習慣了照本宣科,習慣了死記硬背,習慣了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做事,思考問題。PMP的學習和考試對我們的習慣真是個很大的挑戰,沒有了固定的解題思路,沒有了標準的答案,有的只是讓想法和思維的開放,讓能力的提升,從更高層面去理解什么是項目,項目管理應該怎么做! 一本PMBOK,我們稱之為“圣經”,PMI則把它定義為最佳實踐。PMP的學習跟我們之前的學習有著本質上的區別。PMP的學習,要用美式思維去學習,要拋棄自己以前固有的工作經驗,改變自己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,甚至要去否定自己的思維方式,完完全全從根本上接受這套全世界的最佳實踐,學習這套最佳實踐。 緊張:一本“圣經”,涵蓋了PMI項目管理的所有知識,而面授課程只有5天時間,而且工作也很繁忙,還要不停的出差,緊張的備考時間。幸得有前輩高人指點,讓我選擇了光環PMP培訓,才有機會讓我遇到了強老師和張老師,也見識了兩位老師學識的淵博。 五天的課程,強老師從項目到項目管理,從宏觀到微觀,從概念到各知識領域,即使是計算題都耐心細致的進行講解,讓我從一個門外漢,跨入了項目管理領域的大門中。之后的備考過程,聽著張麗老師對9大知識領域的錄音,又讓我對九大知識領域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理解,從數據流向,到輸入輸出,再到工具,真的是面面俱到,細致入微。現在回想起來,備考的三個月里,每天都是伴著張老師的錄音入睡的。在后來的?己痛v課上,張麗老師更是不厭其煩的,把每個知識點反復講解。在備考的最后幾天,更是陪我們一起學習到深夜,對張老師充滿了感激和崇拜。 備考過程中,圣經最少得按班主任的要求通讀,我在上課前看了一遍,上課后一模前看了一遍,三模前看了一遍,正式考試前看了一遍。模考題以及沖刺題要多做幾遍,并且都要回到圣經上去找相應的知識點,這樣印象較深,記憶牢靠,相當于再看一遍書。最有效的學習途徑,參加小組活動和QQ群討論。我的小組組織了 很多次活動,由于工作原因,僅參加了四次,但是每一次小組討論都能讓我有一個新的認識,學到新的東西。QQ群討論更是一個很好的學習、討論途徑,向有能力的同學請教,跟同學為了一個問題辯論,一起學習,一起成長,F在想想,苦與樂同時伴隨著我整個學習的過程。 喜悅:在等待成績發布的那一天,一宿沒睡,一直刷新著網站,終于在早上5點半的時候,收到了pass的郵件。也算是對得起自己近三個月的付出。 收獲:現在終于有時間可以對我的整個PMP備考做一次總結,除了上面的幾個關鍵詞,我最想總結的就是收獲。從最初的培訓咨詢,到面授課程,再到每一次和老師交流,我能感受到他們一直秉承著的一種理念,學習不是只為了那個證書,而是要讓自己能力的提高,F在我可以很負責的說,在這里我得到了PMP的證書,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,我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工作中。除了這些,對于我來說,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獲,那就是明白了學習的目的和知識的重要性。最后,再向我心目中的兩位偶像,強老師和張老師表示感謝,同時也感謝我的班主任劉老師。 |